济海云帆

一个职业媒体人的喜怒哀乐,一个词曲创作者的爱恨情仇,一个业余吉他手的酸甜苦辣,一个手机摄影师的春夏秋冬

从赚了一个亿的抖音时代神曲聊聊的这些年的网络歌曲

本文首发“写歌论坛”公众号,公众号版能看到全部音频和图片。这里只能看到文字版。

看公众号版请关注:



本文约1800字,单纯阅读文字大约需要4分半钟,听音频看图片大约需要20分钟。


微信图片_20180614202126.jpg


2018年已过半,去年底到今年出来2首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,一首是《广东爱情故事》,一首是《纸短情长》。这2首都是网络歌曲。


在我的概念中,歌曲分2类,一类是唱片歌曲,走唱片工业流水线出来的,制作精良,目的为了卖唱片赚钱的。


另一类就是网络歌曲,主要流行于网络,有点类似唱片歌曲发片前的DEMO(即小样,可理解为随便制作一下的试听版本),特点是草根化、原生态化,制作比较粗糙,但也比较真实。


(刚好在听的像张雨生的《口是心非》就是典型的唱片歌曲。)

21世纪后,唱片歌曲走向没落,网络歌曲兴起。

这本质上是因为储存音乐的介质从传统的模拟磁带转为了数字化。数字化的分享成本基本为零,尤其是上传到网络一分发到处都有,唱片工业大投入大制作难以回收成本,靠卖唱片为主的这个行业的基础摇摇欲坠。

后来的唱片歌曲与网络歌曲分界线越来越模糊。有些唱片歌曲慢慢变得也粗糙起来,很多也不以专辑形式出现了,而是以单曲形式出现了。很多网络歌曲本身就是个DEMO,没有怎么处理也直接发片了。

草根的网络歌曲一如既往,只是从最开始的163888、5SING等网站,慢慢地过渡到公众号,以及直播间、短视频APP等,转战到了掌上平台。

回溯一下,2002年至2007年之间,出现了一波网络歌曲爆红潮。第一首爆红的网络歌曲是唐磊的《丁香花》,接下来就是《猪之歌》《老鼠爱大米》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《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》等等一系列歌曲。

2008年后,好像突然沉寂下来,之后的整个乐坛不温不火。

比较有趣的现象是,大概也是从2000年左右到2010年这10年间,以“音频应用”为代表的一系列音乐制作网站(论坛)也走出了一波“出生-百花齐放-没落”的周期。

(音频应用是音乐制作类网站的龙头,创办人是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作者胡戈。里面原来不乏国内大牌音乐人。多年过去,其他同类型网站已消失无踪。音频应用还存活至今,只是人气大不如前。)

我觉得这两者是相关的。在2000年后,电脑硬件和音乐制作软件的技术发展,把高高在上的音乐制作行业从高坛上拉了下来,门槛越来越低,低到只需要一台电脑,一个音乐软件就可以制作出很专业的音乐。

技术的爆发,把原来积压的一帮有才华的人带出了水面,除了唐磊,期的有孙异(代表作《小三和弦》)等这一类的原本有音乐创作能力的民谣歌手,以及用电脑录制翻唱周杰伦歌曲娱乐而红起来的香香(代表作《猪之歌》《老鼠爱大米》)等等。

一时间,有才华的人多,技术缺乏,再加上软硬件本身在快速更新迭代,造就了网络歌曲层出不穷,以及音乐技术网站的人气爆棚。


但几年过去,毕竟大部分人多是草根,才华没有太多的专业素养支撑,所以才华花完也就完了,整个网络乐坛从武火慢慢变成了文火。

进入2010年后,有个现象值得注意。从这时候开始,桌面平台已经悄然地向掌上平台迁移。近10年,手机迅速上位,把现代人工作、生活、娱乐的时间全部霸占去。

随时随地就拿起来的手机将人们的时间碎片化,或者也倒过来,人们本来就碎片化的时间与手机相辅相承,催生出了以快手、抖音为代表的“短平快”的APP出来。网络歌曲左冲右撞,在这个出口出来也很正常。

2008年到现在,10年过去了,流行乐坛网络乐坛不温不火,草根底下应该又开始积攒有才华的人了。而且像苹果推出的GarageBand等软件,也已经悄然地将技术从桌面平台转向了掌上平台。

不过这只是平台之间的迁移,并非是像前10年一样的,是平台的颠覆。之前是真乐器录音转向电脑MIDI程式化,甚至是自动伴奏化,属于颠覆。

现在的迁移解决的是更方便携带,更方便输入操作而已。也许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强大,介入这个行业,才能称为颠覆了。

我隐隐觉得,乐坛再像2002年到2007年间的大爆发,可能性不大,那是积攒了几代人的一次性爆发。当然,社会总在发展,草根里还是会积攒到有才华的人,以及平台的升级,未来还会出现一波波小高潮。

就看谁能抓住这些契机罢了。

像今年在抖音里红起来的《广东爱情故事》和《纸短情长》,还有之前的《起风了》《佛系少女》《醉赤壁》等,在未来提及时,说不定又会成为当下的代表性歌曲。因为前两年红起来的歌,比如《成都》《我们不一样》《凉凉》《刚好遇见你》等等,走的并不是这一条路线。


讲回《广东爱情故事》,这歌又开始颠覆了我对写歌的一些看法。在传统的写歌中,即使有一种说法,写好了高潮的第一句,这歌就成功了一半。但这潜台词是,除了这一半,还有另一半是要补全歌曲的另外部分啊。


而这首《广东爱情故事》,主歌部分就是4小节,2个乐句。从旋律的完整度来说,是不是还差2个乐句呢?

看来是现代人时间太少了,听个歌情绪上也不用怎么铺垫了,直接就来副歌,大家一起嗨得了。这种“嗨”真是不得了,据说此歌就为作者赚了一个亿!


微信图片_20180614202144.jpg

(广东雨神在综艺节目上说《广东爱情故事》赚了上亿元。看来在追赶赚了几个亿的《老鼠爱大米》哦。还有,雨神先生,杨臣刚后来因为被骗钱,据说现在要靠创业卖米为生哦,这是您的前车之鉴哦……)


《纸短情长》能赚多少钱没留意到,只是这歌不但没学到《广东爱情故事》的精髓,在正式发布的版本中,不但没有把副歌突出来,还把节奏拖得一塌糊涂,一堆网友受不了,重新编曲的重新编曲,剪节奏的剪节奏,成了“原唱不如翻唱”的典范。

而且,在正式发布的歌曲中,主唱还带走音的,到底是追求“原生态”,还是不走心?

这两首口水歌,甚至放在传统流行音乐时代,说不定都合格不了的歌曲,红成这样,赚这么多钱,职业写歌人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呢?

像BEYOND当年一样,写出了偏口水的《喜欢你》等歌曲,是在告诉大家,我们有我们做摇滚的理想,但你们喜欢的口水歌,我们也能写,而且写得还比你们好。

其实,朗朗上口的口水歌,看似容易写,但它的技术含量真的低吗?你看多年来真正流传下来的,就是朗朗上口的歌曲。诸如《yesterday once more》《the sound of slience》《Scarborough Fair》,不是么。


我相信未来的乐坛是百花齐放的,制作门槛的持续降低会带来更多的作品。但能火的,总是那些朗朗上口的。

而能流传下来的,是除了朗朗上口,还能打动人心,触摸到心里柔软的那部分的歌曲。

- 完 -

2018-6-14  /  济海云帆  /    /   码字文章   /  

评论:

五花猪肉
2019-06-25 09:26
博主如何看待VOCALOID呢 还有现在流行的电音 Hiphop 国风